Hyperliquid 永續合約交易所:背景介紹、核心優勢、出入金操作教學、4%交易手續費折扣優惠

繼上一篇關於新冒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Aster教學文章,今天Invest101爲各位介紹另一永續合約交易所霸主 Hyperliquid 的故事。
Hyperliquid 被人稱爲「鏈上幣安」,Hyperliquid 憑藉獨特的核心技術優勢,強大的創辦人團隊,及社區導向的定位,目前在永續合約交易 (perpetual contract) 處於龍頭地位,交易量及未平倉合約數量均位居第一位,是毎一個專業的加密貨幣合約交易者都會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Hyperliquid 團隊背景
Hyperliquid 由 Jeff Yan 和 Brian Wong 二人創辦,並由 Jeff 擔任 CEO,Jeff Yan 畢業於哈佛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與物理,曾在知名的量化交易公司 Hudson River Trading (HRT) 工作。Hyperliquid成立初期,他以個人資金支持平台的開發與營運開支。共同創辦人 Brian Wong 則早在 2018 年便與 Jeff Yan 合作,當時他們入選幣安孵化器 (Binance Labs),共同開發一個名為 Deaux 的預測市場項目(prediction market)。到了 2022-2023 年,兩人將重心轉向 Hyperliquid,組建了一支約十人的團隊,致力於打造頂尖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Hyperliquid 團隊成員不僅有來自 Citadel 和 HRT 的前員工,而且團隊成員也擁有哈佛與麻省理工 (MIT) 的學歷。後期更有前 Citadel 合夥人 David Schamis、前巴克萊銀行 (Barclays) 執行長 Bob Diamond 等金融界的資深人士加入。
據稱 Hyperliquid 在創立初期選擇刻意迴避風險投資 (VC),但隨著平台的壯大,公司於 2025 年透過在一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實體 Hyperliquid Strategies Inc. (HSI) 成功募得 8.88 億美元的資金,HSI參考微策略(Strategy) 的做法,將募集的資金後買入 HYPE代幣建立HYPE儲備公司。這次募資吸引了眾多華爾街頂級機構的參與,包含 Atlas Merchant Capital、Paradigm、Galaxy Digital、VanEck、Franklin Templeton、Multicoin,以及由高盛 (Goldman Sachs) 和富達 (Fidelity) 支持的 Circle。目前,HSI 持有超過 5.83 億美元的資產。
由 Hyperliquid 的團隊成員背景與背後的資金來看,均充滿著傳統華爾街及金融菁英圈子的色彩。
Hyperliquid 核心優勢
Hyperliquid 最大核心優勢在於極快的交易速度,平台能夠毎秒處理20萬筆交易,毎筆成交時間中位數是0.2秒,流暢的用戶體驗能夠媲美中心化交易所。這背後的原因在於 Hyperliquid 是建立在自己專屬的 Layer 1 公鏈上,其交易算法 (HyperBFT) 的技術架構就是爲高頻交易而設計,能夠實現低阻延(low latency)及極高的訂單吞吐量。

Hyperliquid 的另一個技術核心是鏈上訂單簿(on-chain orderbook),所有交易均在鏈上撮合並可被追蹤核證(透過Hyperliquid Explorer可追蹤毎筆交易),交易數據公開透明,能夠達到DEX完全去中心化的目標。

Hyperliquid 的另一個獨特優勢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爲做市商 (market maker),爲Hyperliquid 提供流動性,並從中分享利潤,Hyperliquid 設有自家的做市商協議 Hyperliquidity Provider (HLP),HLP 負責做市及清算角色,收益來自交易費用、套利、資金費率收入等各方面;交易者可向HLP流動性金庫(Vaults) 提供流動性,並與協議分享利潤(HLP佔10%),HLP協議機制令Hyperliquid 變成一個接近完全由社區營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HLP的鎖倉量達5.5億美金,年化回報率(APY)達149%。

除以上三大核心優勢外,Hyperliquid 交易所還具備以下各項特點:
- 高槓桿:平台為用戶提供最高達 3倍-40倍的槓桿
- 資產數目:平台支持超過 100 種加密貨幣資產的永續合約及現貨交易,涵蓋主流幣種及各類新興代幣
- 跟單交易(copy trade) : 用戶可在流動性金庫(Vaults) 上挑選獲利的交易策略提供流動性分享利潤
- 推薦計劃 (referral):推薦人可獲得被推薦人交易費用的 10% 分潤
- 質押(staking) : 用戶可透過質押$HYPE代幣獲取約2.22%年化收益及交易手續費減免
$HYPE 幣價
Hyperliquid 交易手續費
從手續費結構上,Hyperliquid目前的收費比 Binance 略低,但在若用戶在幣安上以 USDC 交易則可享掛單0手續費優惠,
永續合約 (Perps) | 現貨 (Spot) | |
掛單(Maker) | 0.015% | 0.04% |
吃單(Taker) | 0.045% | 0.07% |
永續合約 (Perps) | 現貨 (Spot) | |
掛單(Maker) | 0.02% | 0.1% |
吃單(Taker) | 0.05% | 0.1% |
透過 Invest101 推薦連結註冊並交易可享「4% 手續費減免*」優惠
*4% 手續費減免適用於首25M美金交易量

入金操作
以下是設置帳戶並開始交易的詳細步驟。
第一步:連接錢包
先到訪 Hyperliquid 交易所的官方網頁,點選「Connect」連結個人錢包。Hyperliquid 支持 MetaMask、Binance Wallet、OKX Wallet、Coinbase Wallet、Rabby 及其他兼容 WalletConnect 的錢包。用戶需簽署一則訊息以同意平台條款,此步驟不消耗 Gas。


第二步:帳戶資金存入
Hyperliquid 基於 Arbitrum 鏈上運行,並以 USDC 作為保證金,因些用戶需要透過 Arbitrum 網絡存入 USDC 穏定幣進行交易 。
- 獲取USDC:可通過中心化交易所購買 USDC 並選擇 Arbitrum 網絡提現,或使用跨鏈橋協議將其他鏈上資產轉換為 Arbitrum 上的 USDC。
- 準備少量 ETH:用戶需在 Arbitrum 錢包中準備少量
ETH
(約 $0.20–$0.30 美元),用於支付首次存款的網絡費用。 - 執行存款:在平台介面點擊「Deposit」,輸入 USDC 金額並在錢包中確認交易,毎次最低存入5 USDC。
關於更多入金操作細節可參考以下官方文檔:
- https://hyperliquid.gitbook.io/hyperliquid-docs/onboarding/how-to-start-trading
- https://hyperliquid.gitbook.io/hyperliquid-docs/support/faq/connectivity-issues/connected-via-wallet
- https://hyperliquid.gitbook.io/hyperliquid-docs/support/faq/deposit-or-transfer-issues-missing-lost/deposited-via-arbitrum-network-usdc
什麼是永續合約(Perpetual Contracts)
永續合約是一種特殊的金融衍生產品,類似於傳統的期貨合約,但關鍵區別是它沒有到期日。這意味著交易者可以無限期地持有其多頭(Long)或空頭(Short)倉位,無需像傳統期貨那樣在特定日期前進行平倉或展期。
由於沒有到期日來強制價格收斂,永續合約依賴一種名為資金費率(Funding Rate)的機制,來確保其合約價格緊貼標的資產的現貨價格。
資金費率是多頭和空頭持倉者之間定期交換的小額費用,當合約價格高於現貨價格時,資金費率通常為正,多頭方需向空頭方支付費用,以激勵賣出,拉低合約價;反之,當合約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資金費率通常為負,空頭方需向多頭方支付費用,以激勵買入,推升合約價。
Hyperliquid 的資金費率每小時結算一次,資金費率反映在合約盈虧上,交易者可以透過以下儀表板追蹤資金費率的歷史數據。
永續合約的另一項特點是可以使用槓桿,以小量資金開設倉位交易。雖然槓桿可以放大收益,但同時亦會放大虧損風險,例如使用20倍槓桿開倉,只要標的資產價值下跌5%倉位便會面臨清算,因此永續合約只適合能夠承擔高風險以追求高回報的投資者。
初學者最佳實踐建議
- 建議從低槓桿、小額資金和逐倉模式開始,逐步熟悉平台特性。
- 嚴格執行風險管理策略,為每筆交易設定止損點。
- 對於長期持倉,需持續關注資金費率的變化及其對持倉成本的影響。
- 將平台視為交易工具而非儲蓄工具,非交易時段應將資金提回個人錢包。
總結
Hyperliquid 作為一個新興的去中心化衍生品協議,成功地在性能與去中心化之間取得了平衡,為市場提供了一個高效、低成本的鏈上交易選項。儘管它在技術和去中心化程度上仍有發展空間,但其創新的架構展示了巨大的潛力。對於用戶而言,充分理解其運作機制和潛在風險,並採取審慎的風險管理措施,是成功利用該平台的關鍵。
免責聲明:Invest101團隊竭力提供準確資訊,惟不能保證資料絕對準確無誤。Invest101所提供的內容只用作教學用途,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任何金融產品或投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