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用一條計算公式改變人生
有一條簡單的計算公式可以改變您的人生。 據說,愛因斯坦曾經將這條乍看簡單的公式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發現」, 我們則稱之為通向財務自由的入場券。
歡迎來體驗複息的神奇威力。
複息效應的重點在於利息。 從長遠來看,利率只需要高少少,就可以對最終收益產生重大影響。
其運作原理如下:
- 您賺了一些利息
- 第二年,您靠賺來的利息賺利息
- 再下一年,您靠前兩年賺來的利息再賺利息
- 如此類推……
- 您在經濟上變得有保障
利率非常重要
利率最重要的作用,莫過於它決定了儲蓄增長的速度和程度。 投資所享的利率越高,儲蓄增長得愈多、越快。正因如此,您應盡全力爭取最高利率。
言語並不能充分描述複息效應的神奇威力,讓我們換個一睇就明的方法:
一筆12,000元的投資如何滾大
儲蓄戶口(0.1%) | 債券(5%) | 股市(9% *) | |
投資本金 | $12,000 | $12,000 | $12,000 |
5年 | $12,060 | $15,315 | $18,463 |
10年 | $12,121 | $19,547 | $28,408 |
15年 | $12,181 | $24,947 | $43,710 |
25年 | $12,304 | $40,636 | $103,477 |
30年 | $12,365 | $51,863 | $159,212 |
35年 | $12,427 | $66,192 | $244,968 |
40年 | $12,489 | $84,480 | $376,913 |
*基於股市的歷史回報率。
您可以見到,全靠「利疊利」,12,000元在40年間變成將近40萬元。
不過,老老實實,376,913元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已經算不上甚麼大數目, 這筆錢連支付首期都不夠。 但若我們每年都投資12,000元的話,又會如何?
以下表格比起上一個看來更震撼
儲蓄戶口(0.1%) | 債券(5%) | 全球股市(9% *) | |
投資本金 | $12,000 | $12,000 | $12,000 |
5年 | $72,240 | $84,938 | $96,743 |
10年 | $132,783 | $178,028 | $227,132 |
15年 | $193,628 | $296,837 | $427,751 |
25年 | $316,235 | $641,998 | $1,211,365 |
30年 | $378,000 | $888,993 | $1,942,115 |
35年 | $440,074 | $1,204,228 | $3,066,464 |
40年 | $502,459 | $1,606,557 | $4,796,415 |
*基於股市的歷史回報率。
這就是定期投資的作用,隨著時間過去,它能夠幫助您建立一筆相當可觀的財富。 只要每個月撥出1,000元(或每年12,000元),您便能直接有效地讓金錢發揮效益。 您可能不會每個月都見到戶口有進賬,但隨著年月過去,您會驚喜地發現,即使是一筆小小的投資也能藉由複息效應累積成大財富。
密西西比洗衫婦的動人故事
奧索拉‧麥卡迪(Oseola McCarty)在1908年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 在將近75年的歲月裡,她一直住在同一棟簡樸的房子,靠幫其他人洗衫為生,平時盡可能將省下來的錢存入儲蓄戶口。
1995年,奧索拉捐了15萬美元給南密西西比大學設立獎學金,這個善舉令她成為頭條人物。 她對此表示:「我只是認為,比起我, [scholarship recipients] a lot more good than it would me,” she said. 不久後大家發現,這位洗衫婦在其一生之中儲了將近 25萬美元。
由此可見,時間是複息效應中的關鍵部分,它幫助奧索拉將早期的小額投資滾大成幾十萬美元。
美好中的一絲絲遺憾
儘管奧索拉的善行已經很了不起,其成就和影響力本可以更大。 在她於1999年去世後,一位幫她管理財富的銀行職員寫信給萬里富,表示: 「哪怕她早期投資的回報很微薄,時間也能夠將之變成幾十萬美元。 若我們能夠更早介紹她認識股票,她留下的財富便會是好幾百萬,而不止幾十萬。」
儲蓄的多寡和時間長度固然重要,但它們只是複息公式中的一部分。
您可能會損失幾十萬
通常,您願意冒的風險越大(例如,投資股票而不是將錢存入普通儲蓄戶口),潛在回報就越高。 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冒險,他們甘於接受較低的回報,只為避開一切危險。 他們將成副身家藏在枕頭底,或者周圍查探最抵的定期存款戶口。 我們認為這種做法很荒謬。 如果您所享的利率低於通脹率,您其實是在損失金錢 (這點在香港尤其真確)。 而萬里富相信,股市是您投放長線儲蓄的不二之選。
在《實現財務自由的十三個步驟》中,我們將告訴您如何有效地儲錢和投資。